2012年8月15日 星期三

管樂 - 演奏樂曲 - 給樂團團員

本文作者賴孟泉,建國中學畢業。曾任建中樂旗隊十一屆法國號組組長、台大管樂團譜務、法國號首席、學生指揮。

        作為一位合奏者,最困難的一件事是,你必須和其他合奏者有共同的意志、共同的想像共同的思考、甚至是共同的情緒,才有可能展現出合奏的威力:等同於「一個」演奏者,表現他的情緒、思考、以及靈感。好的展現,必須以前文提到過的所有個人演奏能力、合奏觀念以及合奏訓練為基礎,更必須奠基於長時間的默契培養。底下簡要的文字,談的只是實際演奏樂曲時的一些註意事項和小技巧;真正的難處其實是在之前的訓練,而真正的學問,存在於指揮以及演奏者對音樂的思考與展現方式。

  實際演奏樂曲時,第一個要考慮的就是「樂句」。如同說話一般,不論是歌唱、器樂演奏、合奏,都是以句子的方式表現。常有人會混淆運音(articulation)以及分句法(phrasing)兩者的意義;事實上,運音指的是說話的方式、抑揚頓挫,而分句法指的是決定一句話從何處開頭至何處結尾。樂句和運音一樣都是音樂表現最直接的元素,而樂句的表現常常因為在時間軸上佔有比較大的範圍而更展現了音樂表現的手法以及演奏者的思考和情緒。樂句的分句法也和聽眾的感受密切相關(請想像你聽到別人一句話說到一半就突然斷掉的感覺)。因為如此,合奏時除了指揮和演奏者要有好(好聽?順耳?符合傳統?創新?……)的分句方式之外,所有人對於分句方式的認知也必須一致。

        樂句和樂句的交接處不見得是換氣或呼吸的地方,而換氣或呼吸的地方也不必然不能在樂句中間。此外,如同上述運音和分句不同的意義所示,圓滑線包含的區域不見得就是完整的一個樂句,很可能一個圓滑線之中有好幾個樂句、或著是一個樂句裡有好幾個圓滑線;換言之,運音和分句並不是同一件事,雖然兩者在音樂表現上可能相關。以上兩者是在談到樂句時重要也常被誤解的觀念。

        有了上面說的這些觀念,談合奏時的換氣及呼吸就比較不會有誤解發生。管樂演奏者和弦樂及打擊樂演奏者不一樣的是在演奏時有「換氣」的問題;而所有的演奏者包括指揮都有「呼吸」的問題。先講換氣。換氣時的重點是不能破壞運音的結構,更不可以打斷樂句的進行或是破壞其形狀;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演奏者可以自由的選擇最舒服的換氣方式。但要小心的是,管樂演奏者常常會因為要換氣而沒有把換氣前的那個音(特別是長音)吹滿;而初學的演奏者更常常會在換氣之後改變了演奏速度,或是因為沒有氣而把換氣前的音符不自覺地演奏得太快。事實上,換氣同時也代表了演奏者規劃呼吸以及樂句的方式。好,那什麼是呼吸呢?它包含的意義不只是狹義的吸氣和呼氣的輪替,同時也是樂句表現、分句方式以及樂曲韻律感的源頭。所有的演奏者都有呼吸,這牽涉到的不僅是上述的句法及韻律,更和樂曲的流動感及整體感密不可分。所有的演奏者都必須好好思索上述的諸面向。

  要特別提到的是,不論如何規劃換氣、呼吸、分句等等,合奏原則裡的「一起」是不會因而改變的。當然,在一些情況下(如需要輪流換氣的長音時:有時作曲家會指示要”staggered breath”(註一)),所謂的「一起」指的是音或句子的一致,而不是被狹義的
解釋要一起換氣。

  其次要特別談到的是運音、速度、節拍以及節奏。音樂的性格主要建構於這幾個要素的組合之上(當然其它的面向如和聲、音色、力度變化……等等也是構成性格的要素),因此合奏演奏者除了要在這些面向上一致的演出之外,對於它們的運用方式也必須要思考及調整。舉例來說,同樣是圓滑奏,會不會因為是上行或是下行、或是速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方式?同樣是沒有加任何表情記號的attack,什麼時候要用強的attack、什麼情況就要用弱的?快的三拍子和慢的三拍子除了速度的不同還有什麼不一樣嗎?附點的演奏真的要把前面的三等分和後面的一等分都分別吹滿嗎?各自要吹多長才有附點的性格出現?什麼時候銅管的”>”可以有金屬聲出現?長笛的長音什麼時候可以加vibrato(抖音、揉音)?……諸如此類許許多多的問題都是指揮和合奏者必須共同思考的。

  對於合奏演奏者來說,還有太多要註意的事(比如說張力的創造、精細感的雕琢)是以上的篇幅所沒有包含的。這些只有靠累積合奏經驗的同時專心的體會和思索才會發現並了解。合奏的表演決計不是大家都把音吹出來而已,不是。

  最後,用大提琴家馬友友說過的一句話送給讀者來結束這段。他說:「作為一個演奏者,在我自己沒有聽到我要演奏的聲音之前,我不會讓它發出聲音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