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5日 星期六

管樂 - 合奏的基本練習


        本段要談的就是「合奏觀念」。在前文就已經提到,合奏並不是獨奏的相加;一群好的獨奏者的組合並不必然能構成好的合奏。徒然有絕佳的演奏能力卻缺乏合奏觀念,是不可能產生好的合奏的。好,那究竟什麼是合奏觀念呢?最精簡的說,我覺得可以用下面的「兩個原則和一個方法」這三個重點來代表:


原則一:一起。所謂「合奏」,字面上來說就是一起演奏的意思。但是這個「一起」事實上是一個極高的標準。好的合奏要求的是絕對的「一起」:音準相同、音質相同、attack一起、對同一個音的演奏長度相同、一起作相同的漸強漸弱幅度和變化速率、一起作相同的速度變化、曲子終了大家一起結束……等等不勝枚舉。有人會懷疑這樣的「一起」是否代表了制式和呆板?我認為不然。合奏觀念裡的「一起」代表的是一種精準和乾淨,而音樂的豐富程度及張力是由其它的要素決定,和「一起」這個原則並不衝突。

原則二:平衡。合奏是「一起」的藝術,但另一方面,卻也是各式各樣不同樂器百鳥齊鳴百花齊放的表演。在這種多樣性的共存之下,尋求一個表現上的平衡是同時產生整體感及豐富性的必須要件。因此,好的平衡是合奏的另一項原則。平衡有許多面向:音量上的平衡,我們常以「和聲金字塔」(低音多高音少)來表示。主從關係上的平衡,我們常以「旋律出來,伴奏退」表示。結構上的平衡更為複雜(也更難在這裡用文字說明):在構築一首樂曲的整體結構時,我們會為了創造結構上的平衡感以及表現力在合奏上作各式各樣的要求,比如說,我們會要求某一段音樂不要遵循「和聲金字塔」的概念表現,原因是為了產生和緊接在它之後結尾高潮的一大段古典和聲行進的銜接及對比;這時,要創造這樣的對比的目的除了是一種張力的表現外,也是基於樂曲整體平衡的考量。

方法:聽,然後調整。這是我在前文不斷強調的觀念。合奏在上述兩個原則之下,不能是每個人自己演奏自己的。為了達到上面說的原則,合奏者必須不斷的聆聽樂團裡其它團員的演奏,然後調整自己到跟大家「一起」、「平衡」。再次強調:不聽自己的聲音,沒有可調整的基礎;不聽別人的聲音,沒有調整的方向;不去調整,永遠不會達到一起而平衡的合奏。聽,然後調整,是好的合奏者的最基本功夫。

當然,好的合奏可以有其它各種原則,上面所說的只是我個人認為最基本且重要的觀念。在這段文字最後要特別說明的是,上述的原則是基於西洋古典音樂演奏的傳統來闡述的;但藝術可以有無限的存在方式及風格展現,管樂演奏也未必然要依循西洋古典音樂演奏的傳統來表現,因此,在該傳統之外的表演方式自然也未必要遵循上述的原則及方法來存在。管樂演奏者不必畫地自限;所有的原則都依循著特定情境而存在,而我們必須認知
到自己所處的情境(circumstance),才不容易未經思考地人雲亦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